•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甘肃高校

定西师专发展纪实作品选登忆定西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高维天先生

时间:2016年10月26日 信息来源: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风范长存励后人

——忆定西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高维天先生

 

景  耀   王国礼

 

高维天,字健行,号楚云,生于1925年8月,通渭县襄南乡高家店人。先后就读于乡间私塾、秦安县义务小学、秦安县郭嘉镇高级小学。小学毕业后,又先后考入兰州中等师范学校、兰州农校。1946年兰州农校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在西北师范学院学习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2月1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145次行政会议通过,任命他为临洮中学副校长。“文化大革命”中,高维天先生受到冲击,关进牛棚四年。1970年秋获得“解放”,安排在通渭中学任教员,不久又任校革委会副主任、主任。1977年4月,上级组织调派高维天先生到地区工作,担任定西地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兼定西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定西地区教师进修学校改为定西教育学院后,任院长、党委书记。

在任定西农学院革委会副主任期间,他主管政治思想教育和人事工作。后来农学院撤并,许多教师外调,就连党委书记明星才也调到地委统战部当部长去了。地区让高维天先生暂时留守。当时已修了好几排教室,建起了图书馆和礼堂。这些设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他感到实在可惜,后来听说省上要把省教育学院办在定西,但许多教师都不愿来定西任教,事情搁置了下来。他便和地区教育局局长冯管去兰州,找到当时的教育厅厅长刘海声同志,积极争取把省教院办在定西。刘厅长说,省教育学院还是准备在兰州办,你们可先在定西办教师进修学校。

当时,农学院的教师几乎全部调走了,好多工农兵大学生分来后一看条件太差,也都走了。高维天通过地区的支持,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商调、招聘了一批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他带领大家大搞建校劳动,平整校园,在一个大坟滩上建成了定西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后来在此基础上创办了定西教育学院,设立了附中。学校买了沙帽咀山地作为绿化造林基地,植树10000多株。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专业和中文函授,创办了《定西教育学院学报》,建立了学术研究成果评审及职称评审制度,组建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仪器室和语音室,购置了《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丛书,打下了学院发展的初步基础。

高维天先生在学院主讲中文科的《文学概论》《美学教程》等主干课程。他还参与了甘肃电大定西分校毕业生的论文评审及定西地区中级职称评定工作,并担任定西地区教育处兼职督学、甘肃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书法协会会员和甘肃省诗词协会会员等职务。

长期以来,高维天在工作中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受到了社会的赞扬和上级党政部门的多次表彰奖励。1986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授予人民教师奖章。他把给他的500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定西教育学院附中,作奖学金基金。

高先生任学校领导达30多年,除搞党务和行政工作外,一直担任学校主要课程的教学工作,从未间断过。在定西教育学院工作期间,其他专职教师每周只上六节课,他作为学院的主要领导,工作那么忙,也上六节。我们曾劝他,现在有些人当上小学校长就不代课了,您工作那么忙,还和其他教师一样代课,实在太累了。他说:“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代课,不代课就不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他编写的《文学概论》讲义,用于教学后深受学员欢迎。

他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取得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以此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离休后,在别人上一节课挣十几元课时费的情况下,他分文不要,给教育学院义务讲课六年之久。六年中,他一直承担着学院中文专业的《文学概论》《美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他不断汲取有关学科的新观点、新知识和新成果,辅之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满腔热情把老一辈教育家对新一代学子的期望通过自己的讲授倾注于青年人身上,赢得了学员们的崇敬和高度评价。粗略统计,他六年里为教育学院义务授课600多学时,批改作业658篇,撰写教案笔记43万字,积累了600多张资料卡片。

此外,他还继续承担了定西电大分校部分学员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前后审阅并指导论文30余篇,不顾年事已高,赴陇西、漳县、岷县等地参加学员的毕业答辩。经过拟题、提问、答辩,为300多名学员评定成绩等次,保证了电大毕业生的质量,受到了省电大总校的好评。他还应行署教育处的聘请,担任了全区中小学和中等专业学校两个中级职称评委会的委员兼文科组组长,先后为全区中小学教师3000多人评定了中级职称。还受聘担任了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在陇西县成功举办了中学生口头作文竞赛。他被地区行署教育处续聘为兼职督学,和教育处负责同志到陇西县视察了解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先后到县职业学校、三台农中及偏僻边远的菜子农职业学校了解情况,研究总结经验,经过收集整理,为发展全区职业教育提供了资料。

高维天先生有个坚持读书的好习惯,一有时间就坐下来读书,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他还要求学生多读好书。早在通渭中学任革委会主任期间,每次放假前安排学生的假期生活,他总是要求学生在帮助家庭和社队劳动之余读几本中国名著。曾和先生一起共过事的定西地区教育处同志是这样描述先生的读书情况的:“那时在兰州搞招生录取特别忙,每天晚上加班到12点左右才休息,第二天早上五点左右我们醒来时发现高处长正在看书,他从啥时候开始看的就说不上了。每次从兰州返回时,他总要买好多书带回来。”

在定西教育学院工作期间,高维天先生每天天未亮就起来和学生一起上早操,然后上课或开会。如没课,他就处理公务或读书看报和备课,很少间断。离休后,他仍然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然后再搞其他工作和事务。

先生为人正派,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廉洁奉公,具有良好的品备和崇高的威望。七十年代初,文革中的帮派现象尚未彻底消除,个别教师有时当着学生的面吹嘘自己,借以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有的搞小宗派,闹不团结。但高维天先生对全体教师一视同仁,除在会议上讲学校工作方面的有关情况外,从来不在下面议论其他老师的缺点和不足。那时提倡“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为贯彻这一精神,学校曾在一段时间里将教师灶与学生灶进行合并,要求师生共同上灶就餐。高维天先生作为学校领导,经常跟在学生后面排队打两角钱的菜吃。大师傅知道他忙,有时叫他到前面来打,但先生一定要按次序打,从不接受这种“照顾”。那时购买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日用品非常难,先生有很多学生在商业部门工作,但他从没有走后门购买国家紧俏商品。当时农民生活普遍困难,一次我因事去先生家,看见他家的案板上放着一脸盆煮洋芋,我心里感到很意外,万没想到先生的生活也如此艰苦。

他要求自己非常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学校劳动或搞卫生,只要时间允许,他就和学生一起干,从来不怕脏、不叫累。他负责搞过的基建也有许多次,但公家的便宜一点都不沾,从来不让木匠用公家的木料给自己做家俱。至今他家用的全是六、七十年代购买和制作的旧家俱,新式样的连一件都没有。先生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坚决反对搞歪门邪道。在地区教育局负责招生工作时,他对个别熟人的说情和递条子毫不理睬,而是让考生公平竞争,从而保证了录取学生的质量,使招生工作公正开展。就是在近20多年社会上拜金主义、不正之风盛行的情况下,先生对工资以外的钱财仍然分文不取,也从不为自己子女亲属的安排调动搞特权。难怪有人说 “腐败现象和铜臭味与高院长丝毫不沾边”。

高维天先生喜爱书法,是七十年代通渭书画界很有名望的“两高”之一(另一位是已故的原新华书店经理高乃温)。学生或职工向他求字,他都予以满足。每年过春节,他还给职工们写很多春联。在定西工作期间,尤其在近十几年社会上收取作品费一字千金的情况下,他给群众写字仍然分文不收,从不把自己的书法作品当成商品去卖。平时如时间充裕,他还写些作品赠送给来求字的同事和学生。粗略估计,近十多年他为各界人士和群众义务写书法作品达两千余件。

高维天先生经常参加一些救灾等社会捐助活动。每次捐助的数额至少是别人的一倍多,以此来带动大家向灾区人民献爱心。他的故里通渭县襄南乡高家店小学翻修校舍,他捐出500元予以支持。

他发表的论文有《试论毛泽东诗词风格的多样性》《谈中国文学理论的核心——兼评唯心论及非理性主义》等多篇。参加编写了《甘肃名胜古迹词典》《定西历史人物选编》等数部书籍。诗作中有16首分别收入《春江新泳》(上海古籍出版)《当代万首绝句》等诗集。其中《咏梅》绝句三首1992年获全国咏梅诗书画摄影大展优秀作品奖。

1987年,高维天先生担任了定西地区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当选为定西县第九届人大代表。他经常给老科协的同志义务上课,讲解诗、词、曲、楹联的基本知识和《书法美学》《中国书法史》。同时还担任了定西地区干休所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依照党章规定组织离休干部学习,定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该支部被定西地区机关工委两次评为先进党支部。1989年担任了陇中书画研究会的副会长。他本人先后获全省“老有所为精英奖”“甘肃省离休干部优秀党员”“甘肃省离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其主要事迹被数种名人词典收录,简历载入《甘肃省志·教育志》。

 

 

 

 


上一篇:定西校区中文系学生赴南特数码科技集团实习总结暨表彰大会召开
下一篇:杨扶德应邀担任第二届“中医药社杯”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评委
(作者:佚名 编辑: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