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甘肃高校

定西师专发展纪实作品选登艰苦创业铸辉煌——在定西师专工作的片断回忆

时间:2016年11月11日 信息来源: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定西师专发展纪实》作品选登】

 

 

艰苦创业铸辉煌

 

——在定西师专工作的片断回忆

 

李  涛

 

我是1994年5月从兰州军区后勤部马场管理局(山丹)调入定西教育学院工作的。之前曾任马场管理局中学副校长、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在定西教育学院和定西师专工作了近14年,在这段时间里分管过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财务工作、学校规划与基础建设工作、安全保卫工作与团委和办公室工作等。在与定西教院人一起坚守这块教育阵地并艰难办学的历程中,在为定西地区及周边地区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及经济社会建设人才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可歌之事,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在此略忆一二。

一、艰苦条件、坚守阵地、坚持育人

在定西西川的纱帽嘴下,坐落着一所学校即定西教育学院。一眼望去,坡地与沟(排洪大沟)渠(青年水库灌溉渠)之间有着十几排土木结构、砖混结构的平房和一栋三层的综合楼,一座能容纳500人开会的礼堂。校园道路没有硬化,遇雨泥泞难行。校园运动场是在沟渠间平整出来的杂草丛生的一块土场,学员运动时尘土飞扬。这就是我进校时的全部感觉。

作为组织任命的定西教育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委员的我进校工作后,院党委和黄河笑院长很是看重与支持我,让我分管了学校后勤工作和财务工作。接手工作后,才逐渐了解到了工作的艰难,也体会到了教院人如何艰难办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清晰的记得,教职工们特别是一批老教育工作者、副教授们住的是平房,取暖做饭靠火炉,吃水靠担挑,生活用品五里路外去采购。蔺永春副教授、李炳成副教授等都上年纪了,他们教学严谨、生活俭朴,每到秋冬季节还要忙于收拾落叶杂草、干枯树枝用于冬季取暖。学校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设备短缺且落后,教师工资待遇低,当时每课时1.5元的津贴还拖欠三年,学校经费拮据,运转困难。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广大教职工无怨无悔、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坚持教育教学工作,在这块贫瘠的教育阵地上教书育人,为定西地区和周边地区培养了上万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及社会专业人才,有效地改观了这个地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奇缺的状况。

院党委、院行政领导们在经费十分窘迫的情况下,带领全院教职工勤俭办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和办公条件,一届接着一届干,硬是坚守住了这块教育阵地。

二、在艰苦中创业、在艰难中奋进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定西教育学院的办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是生源严重不足,每年招生只有100人左右。二是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政府财政只负担教职工的工资,而其他收费每年只有10多万元,学院运转特别困难。三是教师队伍非常不稳,高职称及年轻教师要求调出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委书记黄河笑和院长崔振邦组织党委一班人调研论证、考察学习、上下求策、多方筹资,发动大家群策群力,实施多条腿走路的方略,使这所学校很快有了转机。一是大力倡导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在开源增收方面,积极向上级争取办学政策,开拓办学路径,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使学校增加了收入。节约节支方面,院领导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周密预算。记得当时为了解决通讯的需要,又为了节约经费,全校购置了一部手机,由办公室管理,哪个领导出差才允许携带使用,出差不准打的士,只准乘坐公交车。在校领导们的带动下,教职工们的节约意识都树立起来了,大家遵守规定,大家都来防止水、电、资金的跑、冒、滴、漏,形成了好的风气,节约了经费,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逐年补发了教职工的课时津贴欠账,稳定了教师队伍。二是积极探索发展之路,这是个大课题。因为这所学校先天“营养”不足,地区财政困难,先期投入很少,使得学校没有合理规划,校园沟壑纵横、杂草丛生,校舍破旧、设备落后。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如何发展,使之发挥更好的服务社会的功能,的确有很多难题。就在这个时期,学校党委一班人,在书记黄河笑、院长崔振邦的带领下,统一了大家求变求发展的思路,开始全方位收集信息,多方面调研论证,开动脑筋,发动群众,召开各种“诸葛亮”会,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设计各种发展路径,最终在各种方案中选准了申办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之路。从申办师专到申办成功才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可谓神奇。现在说起来简单,可在当时学校的那种基础条件下,通过省上的教育专家和教育部的专家组检查验收,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期间的辛酸苦辣只有这一班人和所有参与者才能体会得到。这是大家和谐的工作关系、最终实现了艰辛奋斗的结果,也使大家乐在其中。因此人们称:这一时期是定西教育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黄金时期的校党委领导班子是黄金搭配,略举几例说明。其一,在深入调研学校的发展之路到申办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整个过程中,校党委一班人和有关参与人员几乎没有享受过周六、周日、节假日,加班加点甚至昼夜工作,脱了一层皮,掉了几斤肉,没有任何加班补贴,但都无怨无悔。其二,学校的硬软件条件都不合格,怎么办?大家心往一处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争取建设资金与启动建设项目同步进行,可以说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当时要重新规划校园,平整校园,启建一万多平米的教学大楼,一万多平米的学生公寓楼,还要建学生综合服务楼,学生食堂、图书馆、艺术楼等设施,要达到教育部规定申办师专的硬件条件,当时需要六千万元左右,这么大的资金从哪里来?大家充分商议后,通过了多方筹措资金的方案:首先向政府争取财政支持,我和贾国江副院长五上北京,通过全国人大代表董淑芳同志的引荐和协助,向财政部争取到了第一笔建设资金300万元,是直截“戴帽”下达的。这笔资金对于学校建设来说太重要了,表明了财政部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大力支持。此后,又争取到了定西行署财政近2000万元的配套资金的支持(分三年拨支),同时启动了建设项目。其次,向银行争取贷款,得到了中国银行定西支行首笔360万元的贷款,后又争取了到了建行定西支行500万元的贷款。第三,向省政府争取到了几百万元的设备资金。第四,向教职工借款150多万元。第五,与中标的建设单位商谈垫资建设(用学生住宿费、学费逐年偿还)等等。就这样,采用了四两拨千斤的办法,加快了学校的硬件建设,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在两年内,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硬件条件基本达成了申办标准。用教育部专家组的话说:定西教育学院人的办学精神体现了“抗大”精神。经报教育部专家会议审议通过,于2003年9月成功改建成普通高校——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现了定西地区高校为零的突破,她将为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三、几点说明与体会

    在定西教育学院共同奋斗过的一班人中,许多同志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首先说学校党委一班人:书记黄河笑,副书记崔振邦(院长),委员贾国江(副院长)、李涛(副院长),纪委书记効天庆(党委委员)。他们对我的工作帮助之大、支持之大是我一辈子难以忘怀的,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是我一生要学习的。再说中层干部:教务处长韩黎明,科研处长何启明,党办主任高峰,校办主任朱孝、副主任梁发祥、张玉春,总务处长金彦俊,副处长张振国,财务会计潘维霞等一批人的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忘我工作精神是我永远的记忆,是我的好同事,也是好朋友。

我的另一点感受是,一个单位的党政一把手思想如何、理念如何、作风如何,对一个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太重要了,一把手宽容大度,大家就心情舒畅;一把手小肚鸡肠,大家就难心平气顺的工作。党政一班人的思想与作风、敬业与奉献、团结与协作精神与一个单位的事业发展密不可分。同时群众意愿、群众工作、群众支持,是一个单位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上一篇:定西校区2016年教职工乒乓球团体赛胜利落幕
下一篇:定西校区开展PBL教学模式核心理念及教学应用培训活动
(作者:佚名 编辑: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