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甘肃高校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

时间:2016年10月26日 信息来源: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3号)精神,和甘肃省教育厅转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甘教督函〔2016〕23号)要求,学院成立了评估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细的评估工作方案,围绕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认真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办学基础能力 1.学校概况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白银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面积666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23人,专任教师170人,专业教师119人,双师型教师53人。目前设置5个教学系,共开设17个专业。学院面向全省招生,截止2016年7月,全日制在校生3060人。 学院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指导思想,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抓手,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学院先后获得“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院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被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先进单位”,被有色工业协会授予“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被白银市委授予“白银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就业培训先进单位”,并建立了国家级“孙耀恒大师技能工作室”、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2.学校办学经费收入情况 学院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部分。   表1  2013-2015年办学经费收入情况表(单位:万元) 年度 财政拨款 教育事业收入 其它收入 收入总额 2013年 1095.96 680.36 36.42 1812.74 2014年 4078.03 697.76 78.39 4854.18 2015年 3394.76 964.19 177.41 4536.36     3.教学仪器设备 学院注重教学条件的改善和育人质量的持续提高,积极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不断改善专业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不断增加。 2013年教学仪器科研设备资产总值为317.13万元;2014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587.98万元。截止2015年底,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已达2293.80万元。按照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3060人计算,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为7496元。2016年,随着学院新校区的全面启用,解决了学院办学空间瓶颈问题,学院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系统设计实训体系,按照“开放性、共享性、生产性、综合性”的建设原则,完善实训基地,把技能训练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单位:万元)   4.信息化教学条件 学院由于是新建院校,在信息化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努力,目前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已建成主干千兆光纤,网络信息点数640个,教学用计算机达586台,今年将再投入教学用机400台,将达到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终端35台,校园无线网络会逐步达到全覆盖。学院紧跟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步伐,基于国家、省级系统开展了财务管理、奖助贷、学籍管理、招生就业等系统应用。学院将以构建智慧校园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网络教学及办公环境,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配置各类信息资源,不断提高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业务的信息化水平。 5.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学院主导、部门统筹、系部为主”的校企合作工作体系,按照“信息共享、人才共用、基地共建、校企双赢”原则,致力打造集专业教学、岗位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及改造的过程中,学院采取校企联合规划建设方案、联合开发实践教学项目,行业企业与专任教师组成建设团队,全过程参与基地建设。一是构建了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使专业实训教学基地满足教学实训的需要;二是将企业常见故障融入了实训项目中,通过各种虚拟和仿真技术实现了企业在正常生产运营中难以或者无法进行的操作和训练任务。学院校内实践教学基地11个,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2741个,基本满足学生校内实践教学需要。学院各专业坚持校企合作育人,实施了“2+1”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建有校外实习基地23个,基本满足顶岗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等校外实践教学需要。 二、教师队伍建设 优良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适应学院当前和长远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按照“提升师德、夯实功底、精湛技能、优化结构、打造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以双师素质老师培养为重点,培养和引进并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1.“双师”队伍建设 学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校企融合教学团队的模式,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总量适应、结构合理、德业双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下企业”等举措提升教师综合实力。现有教职工223人,专任教师170人,专业教师119人,双师型教师53人。 ①以制度为基准,确保“双师”建设规范化 学院注重用制度约束人、用标准规范人、用政策激励人、用理念引导人,密切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社会发展需求、学院发展实际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相关制度、政策和机制,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引导教师把培养人才当作自己的首要职责,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保障了教育教学秩序和人才培养质量。 ②以理念为先导,提升教师职业教育理念 学院以更新理念,改变观念为先导,加强职业教育理论培训,掌握最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鼓励使用微课、慕课等多种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近三年,学院通过有色行业协会选派6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美国、德国等国学习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及现代学徒制等,选派98名骨干教师参加了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级培训及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和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培训。 ③以双向培养为抓手,提高教学团队综合能力 学院以白银有色集团公司为依托,通过校企专业技术人员对接交流,选派青年专任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100多人次,一方面增强了中青年教师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校企深化合作,同时提升了教学团队综合实力。聘任白银有色集团公司、甘肃银光化学工业公司以及白银“一区六园”的企业高技能人才为我校的兼职教师,使学院的教育教学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也提升了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 2.实施名师工程 学院建立名师培养工程,开展名师讲堂,名师带徒活动。坚持常态化的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说课比赛”、“教师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竞赛”、“教学名师公开课”等活动,调动教师钻研业务、参加课程改革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模式,培养骨干,完善结构,凝聚团队,促进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  3.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学院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需要,目前,从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和行家里手中聘任兼职教师45人。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学院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实习指导工作,承担理论课教学、校内实训、生产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教学任务,每人每年可达到180多学时。 三、专业人才培养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学院依托国有大型企业,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开展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打造特色专业、树立品牌形象,实现人才培养“五个对接”。即:通过“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通过调研论证,明晰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通过“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明晰专业教学模式,规划专业教学资源;通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明确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了岗位工作要求;通过“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培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2+1”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全面开展“2+1”人才培养模式,用两年时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用一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2014年5月,学院举行校企尝试合作签约仪式,与70多家企业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领域广泛合作,破解了学院实训教学的难题。实践证明,“2+1”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也收到明显效果。 2.“工学一体,以岗导学”培养技能人才 学院专业采用“工学一体,以岗导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依据职业岗位群的设置,构建课程体系,设计专业课程;依据岗位职业标准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课程教学内容;以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评价。学院成立的“中德诺浩”汽车学院,“中德诺浩”班的教学就是教学一体化的典范,同时也推动了我院一体化教学改革,相继已有九个专业开展了一体化模式教学。 3.“冠名培养、工学交替”分段培养模式 学院积极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积极与企业沟通,与用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先后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兴通讯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中国中铁有限公司、山东奥太集团、白银有色集团公司、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白银市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等全国130多家省内外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与实践任务,提高了教学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得到了企业的好评。 (二)专业设置 学院现设有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矿冶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和经济管理系等五个教学系。已开设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选矿机电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矿物加工技术、金属矿开采技术、选矿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冶金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汽车营销与维修、汽车维修技术、会计、建筑工程管理等17个专业。其中矿物加工技术、金属矿开采技术、选矿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冶金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为有色金属行业特有工种专业,为我院的特色专业;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汽车营销与维修、汽车维修技术、会计、建筑工程管理等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专业为我院的优势专业,也是适应当前社会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必开专业,尤其数控专业具有国家级“孙耀恒大师技能工作室”、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是甘肃省唯一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学院拟增设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继续拓展我院的专业设置,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区域经济的覆盖面。 (三)专业课程体系 学院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课程改革。各专业开展了大规模的企业调研,分析真实工作过程、岗位专业技能要求,依据相关职业标准,按照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要求,确定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结构,重构课程内容,统筹安排基础课程领域、专业课程领域、公共素质拓展领域和专业拓展领域的课程体系。 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各专业围绕行业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构建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遵循素质技能、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渐进规律,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建设了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合理安排校内校外、单项与综合实习实训环节,实现了实践岗位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形成了校企互补、内外结合、理实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课程建设 学院制订了《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教材管理办法》、《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鼓励教师与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合作编写校本教材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配套的教材。近几年,学院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在现场的实践活动,教师掌握了大量资源,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目前已编写校本教材38部,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五)校内外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为了积极推动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优化实践育人环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出台了《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管理规定》、《校外实习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文件,制定了系列实践教学实施与考核等过程管理资料,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均保存教学工作痕迹,从目标、内容、条件、管理、评价等方面构建了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2.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按照校企互补的原则,构建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成11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2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遵循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专业核心技能渐进规律,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实践教学项目、作业流程、作业标准以及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环境,合理安排校内与校外、单项与综合实习实训环节,实现了实践岗位与生产过程的零对接。完善了校企互补、内外结合、理实贯通的实践教学系统,确保了各专业实践(习)教学时间不少于整个教学时数的50%,校内实训达到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时的50%,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八个月以上。 3.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 随着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顶岗实习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为了规范管理,学院建立两级组织机构,对学生顶岗实习环节实施院、系两级管理。学院设有领导小组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统筹协调教务处、财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开展工作以及学生实习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各系与对口企业联合,根据实习学生人数,安排一定数量的校内指导教师进入企业,直接参与实习及安全管理工作,对实习学生从职业道德、出勤、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加强安全管理,并给出实习鉴定评价。 校内指导教师具体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指导,与企业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做好学生实习前的安全教育等准备工作;协助实习单位进行岗前教育;定期进行检查、指导,了解和掌握学生实习情况,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等;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指导记录;负责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和实习资料汇总、装订。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保持密切联系,相互配合,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及时向系汇报学生实习情况,顶岗实习结束后,负责上报学生顶岗实习成绩。 (六)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学院发挥有色金属行业优势和地域优势,搭建校企合作办学平台,实施了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合作建设工程。形成了从院长、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到专业教师的校企融合、分层互通的合作团队,形成了互惠共赢、多元合作、协调监控机制,建成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 2.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一是共建“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共建,着力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一方面,由企业推荐现场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充实到“冠名”班的教师队伍中;另一方面,由企业为学校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比如我院的“中德诺浩”班就是典型的校企合作共建师资队伍。 二是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互动,建立了一批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岗位认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三是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 四是共建“课程”。校企双方按照人才需求设置课程。学校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标准,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按照生产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 五是共建“课堂”。一方面,从企业聘请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授课、开设讲座,把生产第一线的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习基地,并由企业的业务骨干担任指导教师。 四、学生发展 (一)招生情况分析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060人,其中行业特有专业778人,现代制造业968人,信息类411人,经济类772人,社会服务类131人。     (二)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 学院将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各专业开展以赛促教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及大赛,营造技能创新学习氛围,提升了师资和学生技能训练积极性。近三年,毕业生“双证书”获证率在95%以上。2015—2016学年,我院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共获奖65人次,其国家级竞赛二等级奖3人次;省级一类竞赛第一名7人次,第二名10人次,第三名5人次;省级二类竞赛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11人次;有色金属行业竞赛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13人次,三等奖14人次。我院被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优秀组织奖。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院积极适应区域经济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战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学院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需求高度吻合,学生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适应岗位需要的高技能,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已达到保持在90%以上。     五、社会服务能力 (一)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工作情况 2015年学院面向社会的培训工作基本类型有六类: 一是成人继续教育。主要承担了省外专局举办的英语口语强化培训,为期四周,共25人;省交通运输管理局举办的白银市汽车驾驶教练员培训,为期两天,共400人。 二是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主要承担中核钛业(甘肃纳新装备公司)新聘人员培训,为期三个月,共22人;内蒙飞尚铜业选矿工培训班,为期一年,共22人;白银区公安分局新招警员集训,为期三个月,共86人。 三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白银市首届大学生创业培训在市人社、区人社局的领导下在我院举行,本次培训10天,共计200人。 四是开展企业技术培训。学院与白银有色集团公司紧密结合,进行公司在职职工的技能提升培训,本年度分别进行了行业、通用工种的初、中、高级工培训,为期两个月,共90人;进行了行业、通用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为期两个月,共76人。白银高新产业园企业员工技能素质的提升培训在市委组织部和高新产业园管委会的组织下在我院进行,为期两个月,共65人。提升了当地企业职工的技能水平,同时也加强了校企联合,发挥出了为区域经济服务的作用。 五是扶贫培训。为了落实精准扶贫,市政府组织了当地有就业需求的农村年轻滞留人员进行了保健按摩培训,为期半年,共70人;市委组织部对122名农村就业人员进行了就业岗前培训,为期一个月。提升了农村就业人员的就业水平,提高就业人员技能,也同时落实了国家技能扶贫的政策。 六是国家级培训。我院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依托开展了现代工业及环境保护高级研修班,为期一周,共86人。 (二)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 学院设有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在校毕业生及白银地区职工继续学习深造创造条件;学院举办“2+2+1”模式高职教育,并与白银部分职业教育中心联合举办“3+2”高等职业教育,探索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机制,已初步构建了从中职、高职到本科的学历提升平台和终身教育培训平台。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一)专业发展不均衡 学院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和内涵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在有色行业特有专业,由于受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的影响,专业建设和招生规模滞后,造成专业发展不均衡。今后,学院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以专业综合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教学诊改等实施为契机,统筹学院教学资源,有计划的扶持行业特有专业建设,并合理规划各专业招生规模,着力解决专业规模和发展不平衡问题。 (二)社会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虽然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办学,主动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和职工继续教育,成为学院服务企业的主要形式,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不能满足行业企业发展要求。今后,学院将积极,加强与企业联系,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双向互动机制,进一步提高为企业服务能力,调动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积极性,开创校企共赢局面。 (三)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需继续加强 学院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做出了一定工作,但随着“兰白经济圈”和白银“一区六园”的建成,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会持续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给我们职工培训工作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学院在白银中小企业岗前培训方面做的量还不够大,面不够广,需要我们正视挑战,以更加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与当地政府、当地企业紧密联系,了解企业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合格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 总之,通过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在坚持走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发展道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思路,逐步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办学活力,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为学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关于开展2016年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和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下一篇:学院与华中数控签订共建“工业机器人应用中心”的合作协议
(作者:佚名 编辑: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